刚发布一周的致态TiPlus 7100s固态硬盘悄悄涨价30~100元
作为致态 PCIe 4.0 TiPlus 7100 固态硬盘的迭代升级版本,致态 TiPlus 7100s 固态硬盘顺序读取速度可达 7400MB/s,顺序写入速度可达 6900MB/s。
作为致态 PCIe 4.0 TiPlus 7100 固态硬盘的迭代升级版本,致态 TiPlus 7100s 固态硬盘顺序读取速度可达 7400MB/s,顺序写入速度可达 6900MB/s。
说起中美科技这摊事儿,总让人觉得像场拉锯战,美国那边一出手就想掐住命门,华为这边却硬扛着不松口。结果呢,2023年下半年开始,美国自家半导体设备公司坐不住了,先是Lam Research跳出来喊话,说中国市场占他们营收近一半,禁运下去一年就得亏25亿美元。
“想换个新手机,怎么越等越贵?”最近打算入手数码产品的朋友,可能都发现了一个怪现象:不仅新款手机、电脑没降价,有些老款机型反而悄悄涨价了。这背后,藏着一个让整个行业都头疼的“隐形杀手”——持续暴涨的存储器价格。
10月初,三星宣布暂停DDR5合约报价,打响了涨价潮的第一枪,随后10月24日三星正式通知客户,第四季度DRAM价格将最高涨价30%,NAND闪存价格上调5%-10%, SK海力士和美光同时跟进。
2024年6月,一纸来自美国商务部的“无限期豁免”许可,像是一颗重磅炸弹,扔进了本就风起云涌的半导体江湖。
最新消息说,随着上游储存芯片价格的疯涨,多家手机厂商已经暂缓了本季度的存储芯片采购 。
先说眼前的数据:短短一周,DDR5高性能内存在现货市场上暴涨了大概25%;进入11月后,涨势更猛,第四季度服务器用DRAM的合约价差不多快翻倍了,摩根士丹利的报告里把涨幅写到了七成左右。NAND闪存也没闲着,合约价在20%到30%区间上扬。面对这样的行情,三星
前几天,有知名数码博主爆料说,手机内存涨价状态将持续至明年,已有厂商准备拆库存机内存给新机用。
最近,存储芯片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。根据行业数据,DRAM和NAND Flash的价格在连续多个季度下跌后,开始企稳并出现小幅上涨。这一信号被市场解读为半导体行业可能正在走出低谷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主要存储芯片厂商如三星、SK海力士等已主动削减产能,加上下游库存
分析指出,供应调整的目的是推动价格上涨。此外,由于这些厂商正将生产设施向四级单元(Quad-Level Cell,QLC)工艺转型,生产损耗将不可避免,而QLC工艺的需求正因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而大幅激增。
2025年11月,全球NAND闪存市场迎来十年最大变局。三星、SK海力士、铠侠、美光四大巨头一致削减下半年供应量,其中三星将年产量目标从507万片下调至472万片(降幅7%),SK海力士从201万片降至180万片(降幅10%)。更关键的是价格调整——三星内部计
周五的股市,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跳水大赛。午后开盘,本已疲软的大盘突然加速下跌,沪指直接失守4000点整数关口,创业板指更是暴跌近3%,市场一片哗然。
A股方面,11月14日,佰维存储(688525.SH)、江波龙(301308.SZ)、普冉股份(688766.SH)均大跌超10%,香农芯创(300475.SZ)、恒烁股份(688416.SH)、德明利(001309.SZ)、华虹公司(688347.SH)重挫
11月13日,日本铠侠公司公布其2025财年第二季度(7月至9月)财报:季度调整后净利润大幅下降,同比降幅超过60%,仅有407亿日元,远未达到市场分析师474亿日元的普遍预期。
受日本存储巨头铠侠公司(KIOXIA)业绩爆雷影响,全球存储板块全线暴跌,截至日本股市周五收盘,铠侠公司股价暴跌超23%。另外,韩国存储芯片巨头SK海力士、三星电子分别暴跌超8%、5%。A股存储芯片板块亦全线大跌,佰维存储、江波龙均大幅收跌超10%。隔夜美股市
数据显示,DDR4 32GB RDIMM价格已突破290美元,较年初飙升超过300%,而同容量DDR5涨幅尚不及前者一半。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技术上相对落后的DDR4内存价格竟持续高于更先进的DDR5。
11月14日,市场全天震荡调整,沪指失守4000点,创业板指跌近3%。截至收盘,沪指跌0.97%,深成指跌1.93%,创业板指跌2.82%。
今日存储芯片大涨,三星、SK海力士等大厂推动NAND闪存价格上涨,内部考虑上调20% - 30%以上,闪存因AI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大增催化价格上扬。盘面方面,早盘市场低开高走,多方掌握话语权,大盘主动攻击拉升,高点或在下午出现,上午回踩可低吸,下午拉升高抛,没低
最近你换手机、装电脑,八成都被内存条、SSD 的报价吓了一跳:同样 16G、32G,价格比去年翻了不止一倍。不是商家黑心,而是上游存储芯片真的在集体涨价。
分析人士指出,此类减产不可避免将造成产出损失 —— 厂商一方面通过控制供应引导价格上涨,另一方面正加速将生产线转向四层单元制程,以应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带动的强劲 QLC 需求增长。